我一共到过中甸三次。第一次是跟着北汽集团的车队,他们为了推广一款越野车搞的活动,北京到香格里拉巡展。那次运气特别差,到中甸的时候完全是雨雪天气,考虑到去了梅里也是什么都看不见,因此车队在中甸县城呆了一天就回昆明了。
第二次到中甸是2006年秋季。是和P兔还有另外两个朋友一起从拉萨走滇藏线到达中甸,算是草草路过。路上经过梅里的时候是中午时分,还在路边吃了中饭,但是运气还是不好,云层完全遮住了山头。再次造访松赞林寺,碰到寺院修整,大殿都不开。
第三次就是这一次。
这次运气是不错的,终于一睹太子真容。梅里确实是很漂亮,不愧为滇藏第一景观。可是,如今政府在路边搭建了巨大的观景台,护栏木地板光鲜的白塔,一 切都透着崭新的油漆气息。原本的国道边甚至立起两米多高的围墙,不为别的,只要你站在马路边上看不见雪山。这逻辑倒简单,站路上都看见了,谁掏60大元买 票上观景台啊??这倒是从另一方面推动了路边旅馆的经济效益,上他们的小二楼平台就一览无余了,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想单单借光上去拍个照是没可能的, 这是消费后的馈赠,绝不白给。但是这个小二楼也不是总能占据竞争优势的,市场经济就是哪有钱赚人就在哪扎堆。路边店开满了没关系,后面山坡上不是更高吗, 旅馆造上去,还省得摄影爱好者气喘吁吁找阵地了。建筑商的力量就是大,整个山坡推掉半扇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因此就有了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旅馆酒店春笋一 样冒出来,冒得毫无规划,反正后来的总比先来的高就行。最顶上当然是号称硬件四星的XX大酒店,背山而立,傲视同僚,客房一律朝着梅里,让你足不出户尽享 美景。这下好了,只要你愿意掏钱住店,就不用起早摸黑缩手缩脚地找地方支三角架了。闹钟一响,坐被窝里就能看日出。想拍照的,拉开窗户就能按快门啊。热茶 喝着,空调暖着,看完日出三十秒钟就能钻回被窝睡回笼觉,多爽啊!这得感谢市场经济感谢政府大力开发旅游市场。唯一的代价是马路这边山坡上下一片狼藉,电 线杆子戳得像乱坟岗,推土机推完了山壁留下大片赤裸裸的黄土面,风一刮眼都睁不开。不过没关系,你看的是路那边的美景,路这边的惨样你拍照的时候反正也拍 不齐,尽管无视好了。
像梅里这样的观景台,政府在滇藏沿线不止建了一个,日后恐怕难免还要继续大力发展下去。金沙江的大拐弯在我上次路过的时候还是个荒地,现在也围上了,巨大的观景台,木地板钢支架,摆好了架势准备开始售票,今后没有30元估计是看不上大拐弯了。
这趟云南行, 主要内容有三个,其中最大的主题其实并不是梅里,而是滇金丝猴。出发前我就在想这种快绝种的野猴子怎么能让坐着中巴的旅行团碰上呢?中国照现在这个建设速 度,三五成群的人别说是遇见野猴子,路边上你连个野兔子都不太容易撞见。我因此怀疑可能要徒步进山。结果被告知,车基本能开到点上,最多走个两公里(其实 一公里也没有),不用走野路,有道。而且十有八九能看见猴,保护区的同志是这样说的。完了,我觉得这猴子多半是被招安了,不野了,或者顶多是半野。事实证 明,猴确实看见了,道也修得不错,因为看猴已经作为一项活动予以售票推广了。此猴与峨眉山的 刁猴不同在于性子还腼腆了些,同饲养员(准确说应该叫护林员)同志的感情虽有,但还没有信任到称兄道弟的程度。因此白天定时出来用餐,晚上还是要回林子深 处睡觉才踏实。对于热情高涨的游客来说,滇金丝猴也不敢让其太过接近,更不用说跳下来动手动脚了。但是我打赌,只要它不绝种,总有下来抢你眼镜的一天。
第三个主题就是茨中的天主教堂和法国人传教时带来的葡萄酒酿造工艺。茨中我以前完全没有去过,甚至名字也很陌生。这地方很有些世外桃源的 意思,藏族、天主教、葡萄园、静谧的风景……,但我觉得,去的人少才是神秘感的关键。乡民自酿的酒我喝了,如果撇除心理上对于上述这些因素的暗示,单就酒 味来说一般般。不过我不是个懂酒的人,因此也有可能是王八吃大麦。西方的传教士不惜辛苦跋涉万里到这里传播福音,他们中的有些人就葬在教堂后院的葡萄园。 我听了一些关于第一代传教士被藏族统治者排挤和扑灭的故事,有些部分被加进了传奇色彩。值得敬佩的是他们最终为他们所信仰的宗教留下了一些种子,尽管时至 今日花开得越来越凋零。对于怀有小资情调的游客来说,法国传教士更大的贡献是带来了酿造葡萄酒的工艺。要没了葡萄酒,茨中这地方就失色大半了,小资们恐怕 要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