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任波
关于湘江洲岛文化,在古代,尤其在上古历史典籍中仍有片断保存,在早于明代的历史典籍中,湖南原有的本土文化,就像湘江中的岛屿一样,在历史长河中,最初只是隐约、零星且孤独地浮出水面。专家表示,通过湘江中那些未被历史长河淹没、记载于典籍中的“文化上的岛屿”,我们能够破译湘江洲岛,甚至是湖南文化的密码。
溯源:发现新石器遗址证明舜帝来过湘江?
湘江流入中华文明史的历史长河,据典籍记载,在三皇五帝时期,炎黄二帝都曾通过湘江而深入湖南。而使湘江最终成为中国河流文化中充满独特的、空灵气息的河流则因为舜帝及妃子的“传说”。人们相信,舜帝在南方巡狩,就是溯湘江而上。
文化史的传说,历来被认为是具有一定真实的事实存在。近年来,人们对舜帝所处的历史时代曾做过不少考古上的论证,近十余年来,有学者断定舜帝所处的时期,大致与我国考古时代中的龙山文化相当,距今有4000多年。这个时期,社会不再是简单的部落联盟阶段,而是已进入发达的酋邦社会阶段,此时正当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巧合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50年代的长沙地区举行的考古大调查,考古工作者们发现,湘江旁的溁湾镇,尤其是湘江橘子洲尾的傅家洲,先后都发现有新石器晚期的遗址,其历史时期大约正当传说中的舜帝时代。
顾庆丰,或许是至今仍在搜集、整理及研究湖南地域民俗文化最努力的一位长沙学者。虽然他只有56岁,但对湖南民俗文化研究已有40年。“这种‘巧合’,不能不让湘江畔生活的我们,对于湘江中的洲岛文化浮想联翩。”顾庆丰对此次考古发现评说道。
传说:“这里方便读书”引来书院依水而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湘江上洲岛因其丰厚的文化意义,而成为湘水历史长河中永不沉没的精神岛屿。
因舟楫之不便,湘江洲岛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多数沦为荒芜。进入清代,湖湘文风渐开,洲岛因与尘嚣隔绝,成为士子主动寻找的清静读书处。清雍正间,善化县学者郭焌即与人在秋半时节,“下帷湘江水陆洲中,流连光景,吟啸水曲,栩栩然不知身去尘寰远也”。
湘军东征,平定太平天国后,湖南文风大盛。湘军名将席宝田和王德榜,就在潇水和湘水会合处、被称为湘江上游第一名岛的萍洲,创设萍洲书院。
几乎与此同时,湘军水师将领彭玉麟倾其积蓄,捐银一万二千两,将衡阳城南太子码头的船山书院,迁址于湘江东洲岛之上,并把这座原本只具有县学规模的书院,拓展成衡永郴桂四地规模最大的官助民办书院,并力邀著名学者湘潭人王闿运担任书院山长。
南宋时期,湘江长沙段橘子洲就成为架起湘江两岸“文津”、“道岸”的一座桥梁。朱熹张栻两位大学者行走其上,曾让后来者仰视。
朗朗书声在晚清时期,遍传于湘江中各处岛屿之上。而晚清民国时期的湖湘人物亦如云蒸霞蔚,举目皆是。当然湘江中的橘子洲亦是新民学会的会员们切磋学术的地方,时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孔昭绶甚至把家都安在了傅家洲上,据说,这里方便读书。
断层:数次大规模战乱浩劫,文化传说渐见稀少
顾庆丰坦言,关于湘江洲岛的传说故事最终能够随河流及洲岛流传下来的不会太多。因此,他要抓紧时间,把有关湖南,尤其是长沙地域的民间传说文化,尽量全部整理出来。
湘江洲岛传说,较为稀少的原因,他认为这是因为湘江中能够住人的洲岛本就不多,一些洲岛形成时期较晚,更主要的是,在历史长河的流淌中,湖南经历过数次大规模兵燹浩劫,使湘江流域出现文化上的“断层”。
距今较近的一次文化“断层”历史时期,发生在元末明初,当时湖南因大规模战乱,人口大量逃亡死亡。明初湖南发生过一次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人口大迁徙,即“江西填湖广”,很显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原有的湖南本土文化,被江西等省迁徙过来的新移民所带来的新文化所洗刷和改造,并形成新的湖南文化。
就以上世纪80年代搜集的湖南民间传说故事而言,所搜集到的全部民间传说故事中,有25%至40%左右的民间传说故事,包含有与移民相关的要素,一些传说故事完全就是把江西或江浙民间故事直接移植到湖南,然后安上湖南地名,进行移民文化的移植性改造。
长沙湘江洲岛中的傅家洲、柏家洲等岛屿,就是江西鄱阳湖一带移民移到长沙之后,赋予洲、岛以全新名字,原有的洲岛名及其文化内容,今天的人们因民俗文化的“崖岸式断裂”已无从知晓。
传承:洲岛文化正“新鲜”浮出历史长河水面
很显然,湖湘名人文化与湘江洲岛文化,相得益彰,互相烘托,光彩焕发。仅就独有的湘江洲岛文化而言,这样的洲岛名人文化、伟人文化,在全国都不多见,值得珍视。当然,湘江这一洲岛名人文化已形成巨大的品牌效应。
因此,顾庆丰称,破译湘江洲岛,甚至是湖南文化的密码,需要研究民间传说故事的专家,独自“撑着一支长篙,往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顾庆丰认为,文化的流传,正如湘江河流源头既要有充沛的水量,也要胸襟广阔,不断河纳百川,同时如果有优美优秀的历史人文传统,形成河流上的文化岛屿,这条河就不仅仅只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流,而更是一条用人文色彩、感情温度来孕育文明,滋养人群,使人们愿意与河流和谐而诗意共存的河流。
记者手记
有了生态的湘江,洲岛文化才能延续
我们城市身边流淌而过的湘江,具有独特的优美气质,十分美丽。就是不读《离骚》、《九歌》或《水经注》,长期生活在长沙,对湘江也会有自己深厚的感性认识,何况湘江长沙段还横卧着一个美丽的橘子洲。何况橘子洲上还有很多动人的、缠绵的、温情的,或励志的传说和历史故事。
这座被湘水环绕,能让人的心灵变得柔软、纯净、优美、快乐的洲岛,它的内心也一定是柔软的、纯净的、快乐的、优美的。
近十余年来,我们的城市,曾对橘子洲这座洲岛进行过大手笔的规划和改造,使这座洲岛更加大气、更加优美、更适宜人们的观赏和游览,已经让市民相当的满足。而近日长沙湘江洲岛概念性规划方案征集举行第二轮深化方案专家评选会上,两个方案进行现场PK,注重生态保护成为主基调。专家指出,两个深化方案均注重了对洲岛自然生态基础及人文资源禀赋的调查与分析;注重了洲岛生态、休闲、文化功能的培育,凸现了湘江洲岛作为城市“中央公园带”或“绿脊”的主导功能定位。
确实,现在奢谈整理、利用、开发湘江洲岛文化,还不如先保护湘江洲岛。对湘江洲岛进行生态保护,先要从保护湘江开始,这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湘江得到保护,湘江洲岛就会充满欢声笑语。洲岛文化建设,自然就会获得人们的赞许,顺利地推动。
串珠成链的洲岛文化
●那些传说神话
萍洲 传说中,当娥皇、女英听闻舜帝崩于苍梧的消息,于是溯湘江而上,湘江中的洲岛,即成为娥皇女英进行爱情长跑中的一个个驿站。在这场爱情长跑中,她们一直跑到潇水汇入湘江的河口。但不幸她们乘坐的船只,触碰浅滩而倾覆于湘江上源,娥皇、女英二妃殒身于湘江中遂成为掌管潇湘二水的女神。女英头上的碧罗巾漂浮水面,更成为今天潇湘二水合流处、地处永州湘江水面的青翠萍洲。五代及宋朝出现的“潇湘八景”,其第一景“潇湘夜雨”即在萍洲。
东洲、杨梅洲等 湘江湖南全流域洲岛间一直流传着金鸭婆驮起湘江各岛屿的民间传说故事。水域有金鸭婆的岛屿初步统计,即有萍洲、衡阳市东洲、湘潭市杨梅洲及长沙橘子洲等处。
兴马洲 因湘江中荒芜的洲岛最宜放牧,因此长沙和湘潭交界处的兴马洲,就有五代十国时期马殷与小金马的神话故事流传。
●那些诗画文化
1 相传舜帝曾奏韶乐于湘中一带山中,韶山即因此得名。从韶山冲走出来的毛泽东,对流传于湘江中的舜帝传说也一直了然于胸。他因此而写下一首与舜帝爱情传说及湘江洲岛相关的《七律·答友人》。其中“长岛人歌动地诗”,因毛泽东青年时代常活动于橘子洲上,而被一些解家(注者)坐实为湘江长沙段长长的橘子洲。而橘子洲在近十余年来,因长沙市特别重视城市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山水洲空间布局,而得到政府大手笔的全面规划,橘子洲除本身拥有的厚重文化外,也因政府的规划,而成为了中国河流中最美丽、最醒目的洲岛之一。
2 湘江上零星散布的近百个洲岛,在唐诗宋词元曲中,无不如诗如画,形成著名的湘江洲岛诗画文化。不过有关湘江洲岛的诗词中,毛泽东写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无疑是所有描述湘江洲岛最美的一首词作。在这首词中,毛泽东明确点到了长沙的“橘子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