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母亲知道我喜欢旅行,从来坚定地支持我志在四方的梦想,而不必例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我也一直想多陪他们出去走走看看。只是刚退休那几年,他们心气境儿还没完全闲下来,而我自己总有梳不完的条理,不少愿望就搁置了。
似转眼间,青丝成雪,父亲母亲都已到古稀之年。这样的表达让我觉得有些不真实,这么快啊!只能感叹:时光太瘦,指缝太宽。《论语》古训还有后半句:“游必有方”(安排好相关事宜),如何算作安排好?重新捧出心愿,不再找任何延宕的理由,于最值得珍惜的时光里,陪白发高堂去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善同游”,是我认为最妥善的安排,也对得起自己心中的声音。
父亲少时在江南读书,许是受“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召唤,萌生过江游览的想法;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这一等便是一甲子。等待的时间,太长了!望着“瘦西湖”的牌匾,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本为护城河的瘦西湖独以其“瘦”而异于其它。清朝时盐业专属经营的模式(前几天才知道,这种垄断模式由来至今,才取消不久),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不知谁先在护城河边筑亭结院以炫富,引发效仿;一字排开的地形助长了奢靡攀比之风,情景有点类似当下城郊农民建别墅。诗人汪沆有感于此,作诗云:“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取地形、隐喻双关之意。
正是万物竞相繁盛的时节,桃红李白,春意盎然。画舫在水中缓缓滑过,一如我们循着湖岸的脚步,何必着急?休闲漫步,符合老年人的需要,向来严肃的老父亲也轻松地微笑着,洋溢着显而易见的愉悦,皱纹在那一刻也并不令人担忧,甚至有些可爱。垂下的柳枝在微风中荡漾,我走到它们中间,随着丝绦荡起精神的秋千,未出格,微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