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炕围画 把生活理想画在墙里

  • 发表日期:
    2014-12-01  |
    来源:未知 | 点击数:
  • 山西田野乡舍,长辈们坐在炕沿上唠家常。

    唠的是他们的生活理想,平安、富足。这些生活里最平时的期盼经过民间一些能工巧匠的手,就变成了乡间大炕上的艺术,画在墙上后也就形成了长期根植于山西民间的炕围画。

     

    农村老艺人在墙上作画
    农村老艺人在墙上作画

     

    炕围画,俗称“炕围子”,是中国北方农村居民为防止土炕周围墙面脱落蹭脏衣服、被褥,而在环炕的墙上涂上高约二尺的“围子”,它融壁画、年画、建筑彩绘为一体,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又被称为民居壁画。山西晋东南、吕梁、晋中、忻州、雁北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尤以原平、代县、襄垣的炕围画最为著名。

    随着现代民居生活方式的改变,土炕没了,炕围画也便像风中落叶,被尘封在时空隧道里,逐渐被人们淡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襄垣、原平炕围画分别列入国家级、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山西炕围画盛装归来,以另一种姿态在五彩斑斓的都市中寻觅知音。

     

    老人们在画着炕围画的大炕上唠家常
    老人们在画着炕围画的大炕上唠家常

     

    【大俗大雅】民间瑰宝炕围画

    炕围画是一种长期植根于民间,依附建筑居室实物的实用艺术形式。唐宋以后,居室艺术装饰逐渐普遍化,炕围画因其经济简便、实用美观,能有效满足普通民众的居室装饰需求应运而生。

    炕围画在宋代已有雏形,金元两代,壁画艺术在山西境内盛行,对其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迟至元代前后山西襄垣地区就有炕围画这种艺术形式在民间出现,至明清时已逐步走向成熟,影响及应用日益广泛,凡新建住宅、结婚嫁娶、旧房翻新等都少不了炕围画。

    炕围画融壁画、年画、建筑彩绘为一体,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又被称为民居壁画。分为三大板块:锅台画面、风箱画面和炕围画面。

    旧时晋北高寒地带,农村家家户户都烧火炕取暖御寒。为防止墙皮脱落掉色蹭脏衣服、被褥,人们便用刷墙所用的白土调以胶水,在环炕的墙上涂一高约二尺的“围子”。为了美观,人们又用墨线绘以简单的线条边饰,中间再画几枝兰叶墨花等,就这样,炕围画的雏形出现了。

    山西历代古建筑林立,建筑彩绘高手辈出,众多擅长宫庭、庙宇、亭台楼阁彩绘的画匠,把自己熟悉的图案,引入到炕围画中;木板年画曾在山西城乡盛行,为民间炕围画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蓝本”。至清代,炕围画日臻成熟。

    炕围画技艺,主要是师徒传授或父子相袭,并无专业学校或培训场所。

     

    炕围画制作过程纷繁复杂
    炕围画制作过程纷繁复杂

     

    农村家庭中的火炕大多连着灶台,灶台上方的墙面处,多彩绘吉祥如意的传统图案,如“莲生贵子”、“锦上添花”、“四季平安”一类。

    炕围画有固定的形式,上下两组花边形成一定规格的主体框架,具有强烈的装饰作用,以烘托中间的画空。两道花边的传统花饰有“流云”、“玉带”、“狮子绣球”等等。炕围画边道的装饰图案常运用叠晕技法,艺人称之为“退色”,色彩明朗且富有立体感。

    “画空”是炕围画的点睛之处,通常的画空有长方形、圆形、菱形、扇形等,画空里的内容以人物故事、花鸟山水、吉祥图案为主。人物故事一般有《孟母三迁》、《伯牙鼓琴》、《桃园结义》、《杨家将》等。清代以后,戏曲故事与戏曲人物成为炕围画经久不衰的题材。

     

    炕围画作品 摄@华表1
    炕围画作品 摄@华表1

     

    山西炕围画【南北有差异】

    山西炕围画之内蕴,集品类众多的艺术形式,容五花八门的表现手法,纳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倾其所爱,尽其所想,反复铺陈,叠加组合,构成了其大红大素,大雅大俗的美学品格。

    尽管山西炕围画本事是一个地域性极强的文化遗产,但在黄土高原这一片土地上,从晋北到晋南仍然有一些差异。

    炕围画的色调选择,受地理环境和习俗风尚的影响,各地有明显的区别。晋西北人喜爱热烈的暖色调,多用红、棕色做底;忻州、原平一带喜欢安静的中性和冷色调,多选粉绿色;晋东南多喜欢偏深的绿色。而各地的新婚居室更加考究,大多兼用各色,绘出富丽亮堂的色彩。

     

    炕围画制作过程 摄@华表1
    炕围画制作过程 摄@华表1

     

    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待复兴

    中国炕围画的主产区在山西,关于炕围画,民间素有“南垣(襄垣)北代(代县),原平不赖”说法。

    2008年,襄垣炕围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原平炕围画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入非遗后,山西炕围画逐渐走上了全民保护之路。其发展形式也多样丰富了许多。比如炕围画走进画册、建立非遗博物馆、走向国际参展等等,成为一种民间文化标本。

    以山西首家非遗体验馆——襄垣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为例,展馆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文字、照片、音像、动漫、模型、场景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步入远古的文明。多样又亲近的保护方式,让山西民间散落的珍宝有了上得了台面、进得了历史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炕围画这一“炕头文化”正随着“炕”的消失而渐行渐远。为了防止“炕围画”制作技艺的消失,山西各地正在积极挖掘整理炕围画传统制作的资料和实物,同时鼓励老艺人收徒传艺。另外,很多民间艺人别出心裁,将传统和现代融合,把炕围画搬上楼房,还在国际摄影展上办展览,生动展现窑洞结构,让更多人了解这朵开在北方民间的“乡土之花”。

  • 上一篇:“我为陵水做代言”现场花絮 下一篇:秋去冬来时间轮回 芹川古村里平静依旧
旅游图片
体味独特人文风情 慢游梅州百侯镇
热点推荐
热图推荐
随机推荐
首 页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刊登广告 TOP↑